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官网!

后疫情时代,看贝类产业如何“乘风破浪”

 

发布时间:2020-12-07 17:55:46  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编辑:EISEN

 

       近四十年来,我国海水养殖年产量从49万吨快速增长至206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水产养殖国家,其中养殖贝类产量占我国海水养殖总产量的70%,是我国最重要的水产品养殖品类。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贝类养殖、加工、流通、餐饮等各环节均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在后疫情时代,保持贝类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探索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11月24日,2020中国水产品大会贝类市场品牌化之路论坛成功召开,来自科研院所、行业组织、企业和媒体代表10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研讨交流最新行业热点,把脉行业发展方向。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张国范研究员、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陈丽纯副秘书长、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教授出席会议,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蛤仔分会执行会长、大连海洋大学闫喜武教授主持本次会议。

 主持人:闫喜武


大连海洋大学 教授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蛤仔分会执行会长

报告嘉宾:张国范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贝类分会名誉会长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蛤仔分会会长

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鲍鱼分会会长


        张国范首席科学家做了“贝类产业发展新变革 ”报告,指出养殖环境的快速变化和野生种的广泛使用是贝类规模化养殖爆发性死亡及消瘦的重要原因,苗种和模式创新是我国贝类产业发展的主要科技驱动力,纾解环境胁迫和提高抗逆性能是解决适应不足的有效措施。张首席指出贝类产业是以消费为主导的产业,传统产业链环节多,产业从业者分散,产业链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充分、不平衡,导致大量的供需失衡,产业互联网蓬勃发展,满足产业链各环节用户降本增效需求,通过消费倒逼产业升级,驱动产业发展,是贝类产业未来发展的必要趋势。

 

报告嘉宾:刘鑫淼


中国品牌农业战略推进中心  主任

中国食品报网《品牌农业》专栏      执行主编


       中国品牌农业战略推进中心刘鑫淼主任介绍了水产企业双定位品牌化战略发展思路,通过农业品牌打造经验启发贝类品牌化发展。刘主任在报告中重点介绍了品牌的本质及农业区域品牌的构建与运营方法。产品差异化、信任价值化、营销体验化和传播公关化是品牌化战略的核心内容。建议贝类产业通过品牌名称及符号系统、品牌定位及理念系统、品牌矩阵及产业系统、品牌管理及运营系统、品牌仪式及推广系统构建与运营区域品牌规划体系。

产业对话环节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吴富村副研究员主持了产业对话环节,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欧阳日辉副院长、福建省水产研究所刘智禹副所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游伟伟教授、大连海洋大学霍忠明副教授、青岛前沿海洋种业有限公司郭希瑞总经理作为对话嘉宾围绕全产业链打造贝类品牌实践展开讨论。各嘉宾从各自领域分析探讨了产业情况并对产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一是针对贝类散户居多,建议通过互联网互动、提升品质信任、提高客户体验、打造好口碑等措施,推动贝类品牌化建设;二是产业需求与科研方向保持一致,将产学研充分结合才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三是加强养殖、生产质量管控,提高产品的安全性、营养性;四是加强新苗种繁育技术,改善养殖环境,提高产品的成活率、口感、风味,打造品牌化产品。

报告嘉宾:戴晨义

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  董事长


       浙江百珍堂食品有限公司戴晨义董事长介绍了鲍鱼产品标准化和品牌建设经验,一是创新,通过高端鲍鱼原材料、开发预制品、设计保温容器、提供强大供应链支撑等措施,解决外卖行业的速度、温度、靓度三大痛点,提高客单价。疫情期间,相继研发推出的自热鲍鱼捞饭、儿童营养拌饭鲍汁系列、碗如亲妈系列,市场反馈火爆;二是标准化,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保证产品的品质稳定、整齐划一,实现标准化,大大降低成本,实现快速研发,不断推出深受消费者欢迎的新产品;三是合作,强强联手充分发挥双方优势,与凤凰卫视联合推出双品牌产品,享受到更好的营销资源和媒体资源,并与供应链公司合作,将产品铺到全国商场,将鲍鱼产品送入寻常百姓家。

报告嘉宾:侯斌

威海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CEO

乳山牡蛎电商品牌“贝司令”创始人


       威海灯塔水母海洋科技有限公司侯斌总经理介绍了新时代乳山牡蛎品牌的建设经验,认为高端品质化是乳山牡蛎品牌未来发展的根本路径,高端品牌是乳山牡蛎品牌未来的中心归位点,建议实施“公用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化发展,通过牡蛎可持续生态养殖、高端自有品牌推广、高端清洗净化加工、牡蛎全国化销售等全产业链布局,构建起“地域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为一体的标准化、科学化、品质化牡蛎生产体系,承担起负责任生态养殖的可持续发展义务。

报告嘉宾:于鑫

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可持续食物消费与绿色供应链市场项目主任


       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于鑫主任介绍了可持续实践促进品牌发展情况。WWF同全球超过100家主要的合作伙伴,助力其进行可持续水产品采购,可持续实践为企业提供了长期水产品来源、获取市场准入、健康的海洋环境、消费者信任、积极的市场承诺等价值增项。于主任还分享了贝类提升和认证案例:丹东泰宏菲律宾蛤仔可持续渔业改进项目,通过种群资源、生态系统和渔场管理的改进,有效提升企业品牌认可度。


       此次会议的召开充分提升了行业信心,更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随着消费升级的不断加速,对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体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是产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相信贝类产业将不断强化品牌意识,加强市场营销,实施标准化生产,不断推动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声明:

① 凡本网所有原始/编译文章及图片、图表的版权均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所有,如要转载,需注明信息来源: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
② 凡本网注明信息来源:XXX(非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联系电话:010-65067637

相关信息
· 疫情之后,海藻产品逐渐被欧美市场认可...
· 俄方向中方提出疫情形势下扩大冷冻产品出口方法...
· 新冠疫情致使泰国南美白对虾价格仍停留在三年来...
· 日本最大水产企业日水工厂爆发疫情!...
· 新加坡水产批发市场疫情迅速扩散!...
· 鳗鱼节临近,日本市场鳗鱼进口量逐渐恢复到疫情前...
新冠疫情致使泰国南美白对虾价格仍停留在三年来...
新加坡水产批发市场疫情迅速扩散!...
Baidu
map